首页

SM视频百度网盘

时间:2025-05-30 04:29:33 作者: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一次开创性行动 浏览量:54468

  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一次开创性行动(和音)

  同属全球南方的中国、东盟、海合会举行跨区域峰会,是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一次开创性行动,表明全球南方国家正更加积极地维护共同利益、促进共同发展

  5月27日,东盟—中国—海合会峰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。这一“前所未有的三方峰会”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,是全球南方崛起之际地区经济合作的一大创举。中国、东盟、海合会建立三方合作机制、加强三方伙伴关系,不仅将促进各自经济繁荣,也有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。

  这是中国、东盟、海合会三方首次举行峰会。在个别大国保护主义行径破坏全球经济合作、单边主义行径威胁国际秩序稳定的当下,同属全球南方的中国、东盟、海合会举行跨区域峰会,是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一次开创性行动,表明全球南方国家正更加积极地维护共同利益、促进共同发展。

  中国、东盟、海合会国家的总人口、经济总量均占全球约1/4,是促进开放合作的重要力量。三方加强合作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,也有稳固的现实基础,更顺应时代呼唤。中国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,双方已全面完成自贸区3.0版升级谈判。中国是海合会最大贸易伙伴,正在推进同海合会的自贸协定谈判。同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,三方都认识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性。三方坚定扩大区域开放,把三方市场充分联通起来,就能催生更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加显著的规模效应。东盟媒体认为,“三方结合在一起的实力可重塑全球经济态势”。

  当今世界,地缘冲突和对立对抗加剧,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,“脱钩断链”和“筑墙设垒”增多,严重挤压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空间。会议通过《东盟—中国—海合会峰会联合声明》,三方承诺以坚定的决心,发扬包容性、可持续性、韧性和平等伙伴关系精神,联合声明强调“开辟一条团结和共同道路,迈向和平、繁荣和公正合理未来”,展现了践行多边主义、捍卫公平正义的决心。有媒体指出,峰会彰显了亚洲日益成为国际格局中的平衡力量。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,中方致力于同东盟、海合会国家一道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,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,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。“中国始终捍卫发展中国家的利益。”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高度评价中国担当。

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,为三方合作不断注入新动能。今年以来,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,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.4%,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。与会各方普遍看好中国发展前景,都希望借新合作机制更好把握中国机遇。《东盟—中国—海合会峰会联合声明》明确提出促进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和无缝衔接的互联互通。当前,东盟十国和海合会国家均同中国签署了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。加快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各方发展战略对接,将增强各自发展动能,提升抗风险能力。正如中方对东盟和海合会国家推出新的签证便利政策所表明的,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,将推出更多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措施,与各方共享中国发展机遇。

 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合作是战胜共同挑战的唯一正确答案。中国、东盟、海合会建立三方合作机制,将以更加深入的开放合作、更加有为的共同担当,为三方共同发展繁荣注入强大动力,为三方人民带来更多福祉,为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。(人民日报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生活剧里的日常,帮我们重新梳理亲人关系场

人形机器人正在加速发展。未来,会出现人形的机器人咖啡师吗?韩非子认为,目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。因此,10年之内,人形机器人制作咖啡,可能会有小批量的演示,但人形机器人像人类服务员一样对人进行服务,从安全周期来看,应该是在10年以后。

光伏产业链产能阶段性过剩 为何仍有大量企业选择扩产?

宁波11月2日电(林波 张军萌 胡晗)11月2日,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,当日,随着CPG500型长钢轨铺轨机将最后一对500米长钢轨铺设在云龙站南端进站信号机外的甬金铁路右线道床上,标志着甬金铁路全线铺轨完成。

外交部发言人就俄罗斯发生严重恐怖袭击答记者问

她表示,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,发展低空经济具有独特优势和基础条件。目前,河南全省已建成8个取证或备案通用机场,年通航飞行时间7万小时。郑州、安阳是首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,安阳获批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,郑州市已开通三条低空无人机物流试飞验证航线。

春节后珠三角招聘会密集登场 释放大量就业岗位

年过古稀时,王永志开始以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的身份,组织提出中国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。直到鲐背之年,他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。今年6月11日,王永志因病在北京逝世,但继续逐梦星辰的接力棒已稳稳传递下去。

民政部公布10起非法社会组织典型案例

刘军梅:在数字化转型中,中国的不同企业面临挑战不同:大企业更倾向于做标准化的产品,个性化的产品则更适合小企业、小团队去实施。中国的制造业主体力量是大量中小腰部企业。而传统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,长期以来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和生产方法,在转型方法论和转型案例的理解上,即做什么、怎么做方面多有困扰。因此,中小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,常常存在“不想转”“不会转”的问题。许多中小企业目前仍未完成自动化改造,在资金方面的限制使得企业的试错能力不足,导致了“不敢转”。中小企业还存在人才问题,通常在转型方案、路径上需要专业的团队来帮助执行,即使聘用外部团队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,也缺乏相关的内部人才理解、执行方案,容易导致转型效果不理想,甚至失败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